你觉得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11-21 06:50
阅读:
2

缺乏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快乐。

看过一个视频令我印象深刻。

在一堂小提琴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指导一个中国小女孩演奏小提琴。这位大师名叫本杰明桑德,是波士顿爱乐乐团指挥。

小女孩琴拉的不错,但是全程表情呆板,眼神木讷不自然,缺乏感情。

老师尝试着指导她演奏的时候不需要一直看着自己的手指,可以看着观众,把曲子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并且让女孩想象自己像是在花样滑冰一样,流畅而自然的去演奏,取得了一些效果。

后来小女孩演奏结束,老师很高兴地为她鼓掌,但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并没有开心,甚至不会笑,更不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蹦蹦跳跳。老师带着她在舞台上一起跳来跳去,但小女孩始终没有微笑。

最后,老师问了女孩妈妈几个问题。

“你觉得你的女儿漂亮吗?”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她爸爸觉得她漂亮。但我不觉得。”

“你觉得她做的好吗?她小提琴拉得好吗?”

妈妈犹豫了一下,也说No。

老师对这位妈妈说了一段话,令我颇为赞同。

“你的焦虑正在她的身上蔓延。如果你担心她,她会成长为一个忧虑的人。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功课不好、练习不够、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但担忧会扼杀我们。当孩子看到父母努力、专注、取得很多成就时,她自然也会如此,不需要父母来告诉她这些。你现在的工作,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微笑,学会蹦蹦跳跳,这是你唯一的工作。”



这一段话简直是直击心灵。

如今有太多的孩子,因为课业繁重、压力过大等各方面的原因,患上抑郁症,甚至有一些选择最极端的轻生。

而今的家长都普遍焦虑,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不鸡娃、不卷仿佛就要被社会淘汰。家长的焦虑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很多孩子真的缺乏发自内心的快乐。

我邻居家有个女孩,也是从四岁多就开始学钢琴,每周两节课,每天在家还要练习一小时,甚至出门旅行也要随身带着练习琴键。除此之外,还安排了各种课程,体能、英语、滑板、绘画课,每天的时间都排的满满的,就每天下午出来花园里和小伙伴们玩半小时已经是她最奢望的时刻,也只有在这时候能看到她发自内心的微笑。

忘了在哪看到的,说中国有最多的学乐器的孩子,但是音乐会却是最少的。许多孩子多是迫于家长的焦虑和鸡娃的教育方式去学的乐器,但他们很少能够发自内心去享受音乐、去热爱音乐。

不止音乐,其他的活动也都如此,学习、运动,似乎做任何事都必须要有一个目的,必须要带来短期可见的收益。这样的孩子,都是为了学而去学,很难做到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件事。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问的是如何培养一个松弛感的孩子?

我想答案就在家长自己身上。家长放下焦虑,将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孩子才能感受到真实的快乐,才能获得松弛感。做任何事都带着很强的目的性,那将是与松弛感背道而驰。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自己作为父母,自问也很难做到完全不焦虑。

但大师的话对我来说很有启发,“父母的唯一工作,就是要让孩子微笑、蹦蹦跳跳。”至于其他的,父母如何做,孩子也会学着做,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

然而,当大师对女孩妈妈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妈妈脸上的表情却是轻蔑一笑,似乎以为大师在和她开玩笑。这个妈妈还是没有学会这一堂大师课,也许永远也学不会吧。

以上。

@知乎亲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