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职场心霾」这一较为普遍的职场情绪?你是否有过「职场心霾」的时刻?都是如何应对的?
或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吧,无论何种层次,哪个圈子,什么职业,都会面临竞争,自然而然有竞争就有压力。如果是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制度相对完善,人们道德水准比较高,能够公平的竞争,每个人都认真的做事情,职场心霾自然就会很小甚至忽略不计。问题就在于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特殊的人际关系文化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不良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盛行导致了无法公平竞争,只通过认真做事情无法得到该获得价值。于是,人人开始像这种不良的文化妥协,人人都想变成这种人以获得自身该有的价值。劣币驱除良币效应,最后变得内卷严重,人人自危,极度的内耗导致了职场心霾越发严重。
如果你的经历够多,你就会发现,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哪个阶层,不分圈子,人人活的都很累。我曾经摆过地摊,在那种乡镇农村的集市。会因为争夺一个好的地段,好的摊位而打得头破血流。曾经做过服装导购,会因为抢一个顾客多赚点提成而与同事破口大骂。我又在体制内做了十几年办公室,会因为年底的评优,奖金而与同事暗地里斗的你死我活,虽然表面一片祥和。会为了提拔跟领导搞好关系,不被穿小鞋而绞尽脑汁。会为了不被人算计,落入圈套而察言观色,努力琢磨透每一个同事的心思。也会因为下级部门的工作人员不配合工作而气急败坏。国人最擅长的就是与人为难,而不是与人方便。说了这么多,我想,任何一个人在这种环境下,都无法置身事外变得佛系,因为佛系等于放弃自己。如此心累,没有心霾是不可能的。
有一段时间,我似乎抑郁了,我恐惧工作,恐惧与人接触,一直在思考过得这么累,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上。于是,我辞职了,职场带来的巨大的心霾让我下定决心辞职了。我其实经历了这么多,跨行业跨圈子经历了这么多,也明白只要活着,就无法逃离这样的人组成的这样的社会环境,但我只想不接触人,一个人呆在家里安静些日子。工作以后心态调整好了可以面对职场压力的时候再找就好了。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我的心情更重要的,哪怕是什么体制内的工作。我不想像前些天自杀的23岁女教师一样,宁肯死也不会选择辞职让自己休息一下,人生路千万条,何必那么累,除了死亡有无数种逃离职场心霾的办法不是吗?所以如果生活在一片并不明媚的天空下,就不要太在意这片天空下的人和事,不必在意他们的看法规则。王阳明说过我心光明,亦复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