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奇葩皇帝?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也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的皇帝,在位十五年里,耽于享乐,荒淫无度,不思进取,宠信宦官,面对内忧不知其危,对外患不觉其难。
一手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把他老子宣宗李忱重新点燃起的一点点希望也给熄灭了。
宣宗晚年时喜爱皇子李滋,本打算立那他为太子,病重时召王归长等人到寝殿,拟立李滋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写好遗书就死了。
王宗实与王归长不和,便迎李漼入宫立为太子,于同月继位,年号为“咸通”。
李漼即位后先是罢免了令狐绚,改任白敏中。
白敏中是前朝老臣,在入朝是不慎摔伤一直卧病不能上朝,曾三次向李漼请求辞职,但李漼就是不批。
因为白敏中生病不能上朝郑和他意,他也不理朝政,和其他宰相朝会也是匆匆了事,心思根本不在朝政上。
曾有谏官王普劝谏:“白敏中自正月卧病已有四个月了。陛下虽然也和其他的宰相坐语,但未尝有到三刻的。这样,陛下哪有闲暇和宰相讨论天下大事呢?”
李漼听了很不待见他,就一通操作把王普给贬职了。
李漼在位期间共用了二十一位宰相,但大多数都是碌碌无为,爱财如命的小人之辈。
李漼即位后可以说是大显帝王本色,绝绝对对就是纨绔子弟的样子。
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宫里都要大摆宴席十几次,除了饮酒作乐,还要观看乐师演出。
他不能不听音乐,就算出去周游,也要带上乐师。
他对宴会和乐曲的乐趣远远高于国家政事。
李漼在宫中供养的乐师就有五百多人,只要他高兴,赏赐都是毛毛雨,少则上千贯钱财,更甚还会有奇珍异宝,花样繁多。
李漼在宫中玩儿腻了还要到宫外去玩儿,而且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由于他来无影去无踪,行宫里负责接待的官员也要随时准备号食宿。
而且那些需要同去的亲王也要时常备好座驾,因为李漼随时都有可能叫他们外出。
《资治通鉴》中说,懿宗每次出行,官廷内外的扈从多达十余万人,费用开支之大难以计算,这成为国家财政的一项沉重负担。
对于李漼的荒诞,也曾有言官进谏,但他根本听不进去,忠奸不分,继续玩乐,直到咸通四年,他竟把高祖献陵以下到宣宗贞陵16座帝陵统统拜了一遍。
李漼非常宠爱他和郭淑妃的女儿同昌公主,公主出嫁时,李漼可以说倾宫中珍宝以为资,赐钱五百万贯,其他珍宝不计其数。
据说李漼赐给公主一处宅院,门窗是用珠宝装饰的;床用水晶和玳瑁做的;井栏和槽柜是用金银做的,连簸箕和筐都是用金缕编的。
同昌公主用红琉璃装夜光珠,家里晚上如白昼一样明亮。
但这公主不行,是个短命鬼,无福消受这等豪华奢靡的生活,出嫁第二年就染病挂掉了。
李漼很生气,迁怒医官,处死了两个,还把其家人一起都下了大狱。
按道理说,李漼信佛不应该这样嗜杀才对。
同昌公主的葬礼然李漼操办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送葬的队伍长达二十余里。
陪葬更是不计其数,龙凤花鸟应有尽有。
为供应李漼唐王朝的开销,只能剥削百姓,这也就是动乱的根源,一开始是浙东一带爆发了农民起义,之后又是徐州发生哗变,南诏也趁此机会要分一杯羹。
李漼信佛,自武宗灭佛以后,佛教的势力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李漼即位后,又陆续恢复了寺院,因为他决定要恭迎佛骨,为百姓祈福,但实际上他是为自己祈福。
有大臣劝谏,但李漼就说了一句话:“只要能看佛骨一眼,死了也值了。”
之后广建佛寺,大造佛像,在他的倡导下,长安城中的佛寺经声佛号响彻,终于迎来了佛骨,但也没想佛骨真身舍利并没有给这个皇帝带来福荫,看完佛骨三个月就挂掉了。
也难怪有人评价说:“佛骨才人于应门,龙已泣于苍野。”
因为李漼的迎佛骨,引发佛经的大量需求刺激了印刷术的发达,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之一就是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卷子,今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现存国内最早的印刷品,也是佛家的“陀罗尼经咒”。
从法门寺地官发现的“捧真身菩萨”和“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也咸通年间的精美文物,从客观来讲也算为后世人类做了贡献了。
有人说他是唐朝最昏庸的皇帝,集亡国之君的缺点于一身,爱慕虚荣,好大喜功,堪称纨绔子弟的典范。
佛骨:佛骨是佛灭度后,火化所留下来的遗骨,有佛顶骨,指骨,佛牙。又称佛舍利,或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