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你会每天做些什么事?
33岁,坐标法国。
创业两年多,今年花了大半年时间完成M&A流程、公司成功被收购,算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财富自由。当然公司收购前靠着分红收入也十分可观,再加上自己的消费欲望一直不高,自觉实现财富潇洒也蛮久的了。
如今所谓实现财富自由之后,每天做的事跟之前没差:早上7点多起床给娃做早餐,然后8点老公送娃去幼儿园。9点左右老公和我分别开始在家办公,中午煮10来个水饺当午饭。下午四五点出门买菜,花费在10-15欧之间,晚上7点半吃饭,8点半娃睡觉,我和老公9点爬上床玩手机,然后一天就结束了。
除此外去年年底购入了一套1900年的老别墅,最近正在彻底翻新装修中,每隔几天不是狂call建筑师当催命鬼就是去工地看进度。但这个也是我过去好几个月以来一直的生活状态了。
也许唯一在消费上感受到的区别就是前几天去给别墅买座厕的时候。一进商家门店,说清楚座厕要哪款类型的、哪个牌子的,然后15分钟不到就下订了4个座厕花了2500欧。这个时候的确能感受到没有经济压力的力量:在自己的消费习惯内可以轻松快速消费自己最喜欢的。
另外我正怀着二胎快要临产了,也的确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捣鼓着财富自由了所以生活方式得立马有什么改变。
回答这题目的时候我还去问了老公,我说你觉得咱俩的生活方式在可预见的未来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吗。我们俩认真地想了想,觉得物质消费上的变化应该不会太大。
我和老公都是物质欲望比较低的人,老公的物质欲望更是几乎不存在。即使可以轻松全款买豪车,咱们还是宁愿长租三年丰田卡罗拉混合动力。然而我们很少开车,所以连这我们有时都觉得ROI太低、甚至浪费钱。奢侈品在我们家更是屈指可数。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和老公都是普通中产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没有穷得以至于咱俩有什么“如果哪天我发达了我一定要怎样怎样”的雄心壮志,也没有很富所以我们对消费也缺乏想象力。再加上两人都是商校毕业的,动不动就爱把ROI挂嘴边。但凡ROI低的事物,无论价格高低,我们基本不碰。
但如我公司其中的一个partner所说,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而导致的物质生活方式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夜的事情,而且”appétit vient en mangeant”(大概的意思就是吃的越多胃口越大)。所以写这个回答也算是给自己立个flag,希望过几年回头看看今天的文字,还能认同自己。
我和老公觉得财富自由目前引起最大的变化更多是对于生活未来“可能性”的心态。
无论是关于自己日后到底想做些什么,是不是再创业、还是发神经重拾年轻时的理想去海岛当潜水教练(当然这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罢了)、还是安于现状做一根收入优厚的韭菜,忽然觉得人生的可能性多了许多甚至有些迷茫,但又多了许多“试错”的勇气和经济底气。
又或者是关于养娃方面的思考。我和老公都是“鸡娃不如鸡自己”的坚定信徒,从来没想过要通过娃来实现自我价值或者阶层飞跃,但我们也从来没有质疑过良好教育的重要性。财富自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如果娃想学滑雪,那我们可以没有经济压力地带她去阿尔卑斯山住上个几星期。如果想步老妈的后尘学潜水,我们可以轻松飞去某个海岛让她潜个够。又或者未来十年娃对教育资源要求更高了,我们也可以搬回巴黎给她提供这个条件。当然娃能不能学出个所以然那是她的事,但起码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给她提供这个经济基础去尝试、去选择,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
又或者是对自己的鞭策和自省。这个世界上因为金钱而迷失自我的人、能随时刺激你让你浮躁焦虑恨不得乱消费一通的事物、又或者是比你“财富自由”更自由的人,都太多太多了。我在现实生活中有认识公司被收购所以拿了几百万欧元然后过了4年就挥霍剩下300k的人,也在知乎上见识过在法国拿着年薪100K+兼在巴黎7区有个一房一厅公寓然后鼻孔就翘到天上去的人…金钱这种东西就是个邪魅的玩意儿,没有了不行,有了却又是偏偏最考验人性的时候。所以自己心态上总会有点谨慎,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要用慎重的心态和科学发展观(no kidding)来对待任何财富。
未来可期,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
大概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