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艺人明星退出直播间,刘涛、李湘、陈赫已停播,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直播带货行业该如何规范化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1-19 18:05
阅读:
5

作为直播从业者,我来告诉你吧。

直播这个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它发展很快。可以说是超级快。

开始的时候直播间少,平台为了装点门面,不管你卖啥,咋卖,只要你是明星,就给你流量,因为你的存在,能给平台背书。

但行业发展了几年后,平台已经无需自证什么了。同时,直播间越来越多,流量却几乎不变。这时平台就开始把流量给能帮平台带来高收益的直播间,而非单纯明星。

那咋样的直播间能有高收益呢?

其实就三条;

首先,背后运营水平高,能找到好货源,拿到低价格

其次,资金充裕,愿意投流

最后,出境团队能力强,能把流量转化为销售

明星开始时在第三点有优势,但时间久了,大家还是一个综合比拼。仅靠知名度,还是比不过运营轨道的。

再者,直播的红利期也基本过去了。现在越来越卷,而且投流越来越贵。除了化妆品和电器,其他产品利润其实都不高,对明星而言,如果她有戏剧,活动多,赚钱还是容易的。也没必要做直播。



直播带货是一种销售手段,它有一个优点,也有一个缺点。优点是边际成本很低,服务一个人和一万个人,成本相同。缺点是获得顾客(流量)需经平台。平台给流量两个条件,一是付钱,二是能让消费者付钱。前者不用说了,就是买流量,俗称投流。后者需经一个综合判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算法。算法听起来很高深,本质很简单,就是几项基本原则;客人是不是来了就走?客人愿不愿意多看?看的过程中,愿不愿意互动?看了半天,能不能转化为购买?如果转化了,客单价多少?一切原则仅此而已,没大家想得深奥。大家也没必要高估现在的算法水平,多快好省,是不存在的。以上所说,是直播的逻辑,它很重要,但不难获取。但比逻辑更重要的,是经验和判断。先说经验吧。休闲食品有很多大品牌,例如达利、旺旺、康师傅。这些品牌线下铺货很好,但线上卖得一般,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产品太常见了,观众没新鲜感;二是价格太透明了,如果卖的比线下便宜,经销商不干,如果卖的比线下贵,消费者不干。这种情况的企业很多,它们选择保留电商渠道,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了有一个宣传窗口。因此,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总结出两点;第一:不要卖常见的东西。这种东西拉不了停留。第二:如果没有工厂支撑,不要做品牌专营店。观众是需要新鲜感的,而你给不了。长久的直播带货,只能是平台电商,区别就是规模大小。那何为判断呢,我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几日前,酱香拿铁突然大火,开始我没多想,但中午看到一条信息,如梦初醒。兴趣点很好理解,就是大家有兴趣的地方,通常,太容易实现的东西,大家没什么兴趣。没兴趣就没热度,没热度就没停留,没停留就没流量。而这里说的眼界,其实是群体眼界,世界上比茅台好的酒、贵的酒,有很多,但既然你是在中国做大众生意,你就不能超纲。至于最后一项,我说说我的理解。现实中我看过很多好电影、好小说,也去过很多好景点,但很多时候好不代表成就感和快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很多好的东西它不为人知,你虽然有了观赏、阅读的乐趣,但没有分享的乐趣。喜爱文学的人知道,《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世界文学之巅,但它未必能给你带来《三国演义》,甚至《小时代》的成就感和快乐,因为你很难与人交流分享它,你只能独自沉浸。在艺术上、在文学上,你可以放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评价,但商业不行,商业的本质,就是满足别人的需求,你除了要思考他要啥,还要知道他懂啥,能理解啥。太超纲的东西,或许对社会文化提升有帮助,但却不利于获得最大利润。这就是判断。假如逻辑、经验、判断我们都有了,要怎么具化呢?其实也简单。以酒类直播间为例,无论它最终要卖什么,它都会先把自己打扮成卖茅台的样子,因为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消费者)的兴趣和眼界。只有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才能满足平台拉停留的要求,而有了停留和流量,才有主播发挥的机会,才有公司赚钱的机会,这是一环扣一环的。未来我们是否要走入茅台的世界呢?我想可以也不可以。任何精准的东西,都是狭小的,也是不长久的。但人有的时候,就需要正向反馈,特别是艰难时。

END